首页 > 案列 > 第十一届金融图书“金羊奖”50种候选图书出炉!

第十一届金融图书“金羊奖”50种候选图书出炉!
2023-04-03 10:39
-
-选手
-
-总票数
-
-访问量
活动规则:每个微信号每天可以投票一次,最少选择1个图书,最多选择50个图书
微信扫码访查看
活动详情
第十一届金融图书“金羊奖”50种候选图书出炉!从2023-04-18 11:00开始至2023-04-30 17:30截至,规则为每个微信号每天可以投票一次,最少选择1个图书,最多选择50个图书
书香羊城,穗阅静好!第十一届金融图书“金羊奖”50种候选图书出炉!快来挑选你心仪的图书吧!
选手详情

41号 《并购的逻辑——赢家必懂的40条商业原理》
作者:姚影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作者简介:姚影,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跨境并购融资与顾问处副处长,兼任中国工商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分行副行长,拥有13年银行信贷及投资银行从业经历,在并购业务领域经验丰富。图书简介:本书从银行视角出发,构建了一个适用于并购投资交易全流程操作的专业框架,总结了并购的40条商业逻辑,分析了54个精彩绝伦的案例,揭示了并购投融资的常识

45号 《信贷分析:框架、技术与实践》
作者:李新彬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作者简介:李新彬,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工商银行省级分行行长,历任总行信贷管理部处长、市级分行行长、总行公司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总行网络融资中心总经理、总行授信审批部总经理等职。图书简介:本书聚焦银行对公业务的信贷分析,以债务人违约可能性为重点,结合债项违约损失程度,综合判断特定债项的信用风险,介绍了对公司、金融机构、政府和资产证券化的信贷分析技术

24号 《碳中和愿景下的绿色金融路线图研究》
作者:马骏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作者简介:马骏,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图书简介:本书围绕碳中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实现碳中和的产业技术路径和融资需求、碳中和为金融业带来的机遇、碳中和背景下金融业面临的风险,以及如何以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等重大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提供了大量国内外参考案例和分析方法,并针对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提出了多项具体建议。

27号 《新发展格局下货币政策的转型:目标选择与传导分析》
作者:余晶晶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作者简介:余晶晶,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博士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金融科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货币政策等。图书简介:本书立足中国建设新发展格局下货币政策环境,从“制度与环境背景——宏观角度分析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和中间目标转型问题——微观角度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传导效率”这一分析框架入手,进行数据统计、事

8号 《货币政策、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信贷配置》
作者:盛天翔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作者简介:盛天翔,经济学博士,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生导师。图书简介:本书遵循货币经济学新范式思想,将银行的微观行为纳入一般均衡模型,围绕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基于总量和结构视角,系统研究了金融科技背景下的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机制。

47号 《宏观视角的中央银行政策》
作者:苗文龙出版社:格致出版社作者简介:苗文龙,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金融周期理论和金融分权理论研究。图书简介:本书以中央银行主要功能和政策为主线,将经典成果、前沿研究、代表性中央银行的政策体系和操作实践、国际金融组织的研究报告、中国的经济实证等资料进行整合归纳,基本涵盖了宏观金融层面的主体研究内容。

28号 《信息化趋势下普惠金融发展问题研究》
作者:董晓林、张龙耀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作者简介:董晓林,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金融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金融、中小企业融资以及普惠金融发展等。图书简介:本书构建信息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信息技术与普惠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展开理论和实证研究,分析多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供给侧和需求侧存在的问题,解析信

19号 《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风险承担》
作者:项后军 等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作者简介:项后军,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金融学院金融与投资学院院长。图书简介:本书从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设立出发,对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如何通过直接效应、“价格约束”效应等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问题,探讨了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研究中关键的“渠道

15号 《近代中国金融的非常与日常》
作者:潘晓霞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作者简介:潘晓霞,副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学术编辑。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史、经济史。图书简介:本书尝试从金融风潮个案切入,但不局限于危机与个案,而是希望透过近代中国常态化的非常态金融风潮,整体把握近代中国金融的流变。通过充分考察近代中国金融风潮的生成、发酵与终爆发的过程,区别了解各个时期不同风潮的酝酿、形成、发生机制,探

34号 《中国内陆资本主义与山西票号:1720—1910年间的银行、国家与家庭》
作者:王路曼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作者简介:王路曼,博士,上海科技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常任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近代金融史研究。图书简介:本书利用大量一手材料,细致地刻画了山西票号的兴衰历史和它所身处的内外制度环境,摒弃了单一经济视角,考察了票号所具有的家庭、经济、文化复合性的多重面向,为读者思考近代中国社会打开了新思路。

33号 《中国近代保险史》
作者:中国保险学会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作者简介:中国保险学会图书简介:本书对19世纪初到1949年的中国近代保险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考察,对一百多年来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特征和规律进行了初步总结和认识,既有对保险企业的考察,也有对保险市场的探析,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保险制度和保险事业进行了专门介绍,对现代保险知识在中国的建构过程和保险学术研究等做了专题

1号 《传统中国的财富积累与分配:1820年代长三角地区社会财富研究》
作者:张晓晶、王庆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张晓晶,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 内容简介:本书利用丰富的历史资料和规范的存量研究范式,估算了中国传统社会末期长三角地区的社会财富状况,编制出了中国第一张历史时期的社会财富表;并以此为基础,对传统中国的财富问题进行了系统性探究。

22号 《世界金融史:从起源到现代体系的形成》
作者:贺力平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作者简介:贺力平,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长期从事金融学基础和国际金融的教学工作以及金融和宏观经济现实和历史问题的学术研究。图书简介:本书以金融发展为主线,突出世界代表性国家和地区在金融制度、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创新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来龙去脉。本书既梳理金融发展历史事实,又剖析金融思想发展历程,集事物史与思想史于一身,兼顾

30号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梗阻研究》
作者:张勇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作者简介:张勇,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货币经济学。图书简介:本书遵循“观察特征事实——提炼梗阻因素——分析梗阻机制”的脉络,对造成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梗阻因素及其影响机制展开了深入研究。

13号 《金融风险、影子银行与宏观调控的创新》
作者:高洁超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作者简介:高洁超,经济学博士,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经济学系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影子银行、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图书简介:本书以近年来金融稳定与经济稳定的分化为起点,深入、系统地探讨了中国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协调框架;以影子银行为抓手,剖析了金融风险的形成原因和后果;分别就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的转型与创新进行详细分析的

29号 《债务杠杆、供求循环与货币的作用》
作者:李斌、伍戈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作者简介:李斌,经济学博士,研究员,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货币问题与宏观审慎政策等。伍戈,经济学博士,研究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曾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担任经济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国际金融等。图书简介:本书从债务问题入手,遵循古典经济理论传统,借助供求交互影响和动态变化的视角

2号 《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与地方财政双风险问题研究》
作者:崔华泰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崔华泰,经济学博士,就职于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长期从事宏观经济与国民经济相关领域研究。 图书简介:本书研究了金融风险和地方财政风险的相互传导机制,总结两种风险交叉感染的风险交汇点,并将此类风险命名为系统性金融与地方财政交互风险。

5号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证据与中国经验》
作者:刘晓辉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刘晓辉(1977-),经济学博士,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汇率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 图书简介:本书在系统回顾过去75年汇率制度选择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跨国面板数据,考察了全球汇率制度的分布和演变特征以及资本管制、金融结构、出口产品分散化等因素对汇率政策的影响。并以中国为例

50号 《中国金融市场经济分析》
作者:应展宇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作者简介:应展宇,经济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金融市场与机构、比较金融体制、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等领域研究。图书简介:本书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体系的结构性变化,对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市场的功能定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尝试通过中国金融结构变迁的独特性和大国经济体金融模式演变的内在逻辑对中国金融市场崛起的内在逻辑

46号 《银行数字化转型路线图:一套系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作者:郭立仑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作者简介:郭立仑,经济学博士,交通银行总行监事会办公室监督部副高级经理(主持工作)。图书简介:本书介绍的“五化”方法论——体系化、标准化、模型化、智能化、全景化,是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数字化专家的实践总结,是一套真正可落地的银行数字化转型路线图。

6号 《货币汇率指数研究》
作者:吴述金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吴述金(1973.15-),理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统计学院副院长、金融工程系系主任。研究兴趣主要包括金融工程、时间序列分析、程序化交易。 图书简介:本书对货币汇率指数构建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货币汇率指数构建方法,以解决现有货币汇率指数不足之处,实现货币汇率指数很好地反映货币汇

48号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第六版)》
作者:庄毓敏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作者简介:庄毓敏,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图书简介:本书构建了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为主线的逻辑分析框架,帮助学生建立起商业银行学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教材的教学难度采用阶梯化设置,既包含核心知识、核心素养等基础难度的内容,又为学生提供有一定挑战性、探索性、开放性的高阶难度训练,以期提升学生用理论

18号 《利率及汇率的市场化与资本账户的开放:现实选择与经济效应》
作者:江春、司登奎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作者简介:江春,经济学博士,现任武汉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司登奎,男,经济学博士,现任青岛大学特聘教授。图书简介:本书采取历史分析法,对自1949-2017年这将近70年间,中国在人民币汇率与利率政策以及资本账户管制或开放方面的利弊得失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规范分析法对中国应该如何进行改革以实现金融的双向开放提

17号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体系建设研究》
作者:潘敏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作者简介:潘敏,日本神户大学经济学博士,武汉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图书简介:本书立足于近年来中国中央银行完善货币政策体系的实践,系统深入地分析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环境的变化,研究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来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传导效果、货币政策规则、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体系的构建、

3号 《宏观经济周期的实体冲击、金融驱动与货币政策调控》
作者:丁娅楠 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图书简介:本书分析了经济波动的实体冲击和金融冲击两方面驱动因素产生的不同效应,并通过考察不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于经济周期波动调控的有效性来指明货币政策的转型方向,以期改善和加强未来的宏观经济调控,促进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40号 《数字经济与数字货币:人民币的新角色》
作者:程实、高欣弘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作者简介:程实,经济学博士,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图书简介:本书从一个非技术的经济学视角揭开数字经济和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数字经济的尽头是什么?什么是数字货币?数字货币为何在此刻登场?谁是数字货币时代的主角?数字货币将给经济金融带来什么影响?中国推出的数字人民币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又能发挥何种作用?

10号 《基于大数据视角的中国金融风险评估与预测》
作者:徐晓飞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图书简介:本书着眼于将大数据方法引入金融领域,利用大数据对中国的金融评估与预测,寻求利用大数据信息对金融评估与预测有效方法,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帮助。

9号 《货币政策的产业效应及传导机制:基于上市公司微观数据的研究》
作者:吉红云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作者简介:吉红云,经济学博士,现任职于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图书简介:本书主要研究了我国货币政策对不同产业及其内部行业的产出增长是否存在着结构性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其背后形成机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不仅对三次产业之间而且对产业内部行业均存在着结构性影响。

39号 《金融投资学通识》
作者:彭兴韵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作者简介:彭兴韵,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图书简介:本书提供了金融投资领域的系统性基础知识,通过生活案例、文学典故以及历史故事,系统介绍了金融体系的三大支柱,即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以及它们的历史演变,详述了金融活动中影响资产价格和投资决策的基本因素,同时对投资实践中资产配置和

37号 《货币王者:中央银行如何制造与救赎金融危机》
作者:徐瑾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作者简介:徐瑾,资深财经观察家,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财经版主编。图书简介: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央银行在世界金融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描绘了一部有趣有料的金融进化史,从17世纪英格兰银行诞生到19世纪英国南海泡沫,从喧嚣的20-21世纪金融大戏到后疫情时代的金融变局和机遇,在中央银行400多年历史进程中,试图从中央银行发迹史和金融危机的发生这两条主
上一个案例:2018年漯河市乡村旅游暨美丽乡村网络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