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模板搭配
投票更加轻松

深耕网络投票系统,专注在线投票策划

模板预览展示

2022年度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优胜杯”文明科室、优秀员工评选

开始时间:2022-12-19 18:00

结束时间:2022-12-23 17:00

活动规则:每个微信号可以投票一次,每次必须选择20个候选人

  • -
    选手
  • -
    总票数
  • -
    访问量

扫码预览活动

活动详情

2022年度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优胜杯”文明科室、优秀员工评选

选手详情

8号 乳腺外科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肿瘤多学科诊疗团队成立20年,乳腺外科作为引领科室,推动学科进一步发展。科室的工作量在疫情反复的影响下,仍维持较高水平,科室在砥砺前行中通过各项制度改革,提高效率,妥善安排疫情期间院内外患者管理。基于一体两翼的优势,疫情缓解后工作量迅速恢复,逐月工作量超过去年同期。临床管理、科研管理也在不断优化,硕果累累。在努力完善医疗水平的同时,更努力培养医德修养,以患

5号 头颈外科

2022年头颈外科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以患者为中心,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投入到医教研工作中。临床方面,两院区手术量截止11月底已达到6250台,保持全国领先地位;第四次获得全国手术比赛冠军,获得业界首肯及高度认可。科研方面,获得省市级以上课题共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2项、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1项。晚期头颈部肿瘤临床科研一体化流程及多中心数据库项目初获成果,联合多家医院成

1号 大肠外1科

2022年,大肠外1科全体医护人员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在医教研各项工作中,力争上游。医疗方面,2022年1-10月共完成手术1492台,其中大肠癌手术1182台,腹腔镜手术961台,机器人手术64台。科研方面,在研课题21项,资助金额超过1300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6项,上海市科委学术带头人(青年)1项、上海市卫健委学术带头人1项;2022年发表结直肠癌相关SCI

7号 叶双

女,34岁,中共党员,肿瘤妇科副主任医师,担任团委书记、市卫健委团委委员。临床工作认真,熟练掌握妇科恶性肿瘤的手术和综合治疗,曾获医院优秀员工(2019年)及三八红旗手(2020年)。科研方面,完成国自然青年项目1项,共发表SCI文章27篇。临床科研之余,热情参与医学科普志愿服务,担任复旦大学健康科普青年讲师团团长,获上海市青年医学科普比赛二等奖等。团工作方面,致力于服务、凝聚和

7号 乳腺及泌尿肿瘤内科

2022年乳腺及泌尿肿瘤内科积极配合医院和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派出本科室缪海韬医生于4月24日至5月7日入驻上海国际赛车场方舱医院进行抗疫一线相关工作,荣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卓越个人和先进党员称号。2022年1月至6月派出本科室李婷医生,2022年7月至12月派出本科室赵明川医生支援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人民医院进行对口帮扶工作。在做好疫情防控以及对口帮扶工作的同时

9号 肿瘤妇科

肿瘤妇科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以多学科综合治疗为特色的妇科肿瘤专科之一,是教育部“985平台”肿瘤学重点建设发展学科、上海市妇科肿瘤重点专科、中国抗癌协会以及上海市抗癌协会妇瘤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2022年,肿瘤妇科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以患者为中心,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投入到医教研工作中,全年无医疗纠纷赔偿。目前,科室的妇科恶性肿瘤手术量常年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卵巢癌位列上海(占比超

11号 放射诊断科

放射诊断科是国家教委重点学科、国家级临床药理实验基地、复旦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培养点、国家和上海市影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基地及上海市专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基地。注重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在国内率先开展乳腺断层摄影和乳腺对比增强摄影等技术;近年来聚焦人工智能和影像组学,积极推进医工交叉研究,助力肿瘤精准诊疗,并将其确定为学科发展的重点方向。目前,已建立11个亚专业分组,全面助力临床医疗并加强

10号 肿瘤研究所

肿瘤研究所于2009年筹备,2012年正式成立,目前拥有1.28万平米的实验室使用面积,分布在徐汇和浦东两个院区,是全院科研人员进行肿瘤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的专业科研平台。2022年是肿瘤研究所徐汇、浦东两个院区持续聚力发展的崭新一年!研究所的科研成果数量、质量稳定,在连续获得国自然“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的基础上,研究所的立项基金持续保持高水准;在 Scien

4号 头颈及神经内分泌肿瘤内科

2022年,头颈及神经内分泌肿瘤内科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以患者为中心,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投入到医教研工作中,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临床工作方面,受疫情影响,病房住院工作量在疫情期间受到影响,但疫情后迅速恢复,疫情期间门诊工作没有放松,全年工作量总体平稳。自2022年2月成立至今,作为新成立的科室,我们以6名医生的人力资源,收治住院患者超过2000人次,年门诊量1.595万人次

9号 李清国

男,40岁,中共党员,大肠外2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作为大肠外2科徐汇院区诊疗组长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积极协调开展诊疗组临床工作,在今年疫情管控期间带头驻守科室,协调病区排班、轮岗并开展病人手术等诊治工作。在近期疫情常态化管理下,在确保医疗安全下提高临床工作效率,所在诊疗组每月手术总量、肠癌手术量、床位周转效率等位于科室前列。本年度获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医学创新研究

6号 肝脏外科

肝脏外科成立于2015年,作为医院成立较年轻的队伍,肝脏外科近几年迅速发展,2021年手术量达到2200余台,科室床位仅有62张床,16名医生,床均手术量36.05台次,人均手术量139.68台,是全上海市床位周转率最高,人均手术量最多,平均住院日最短的外科。申康统计2021年单病种手术量我科完成1600余例肝脏恶性肿瘤手术,稳居上海市前三。科室的科研不断进步,系列研究成果发表在

3号 王辰辰

女,35岁,中共党员,消化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大内科主任助理。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临床工作认真负责,对患者热情耐心,时时处处为患者着想,上海疫情期间一直坚守内科门诊岗位,深受患方信任及表扬。管理多项研究者发起临床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积极参与基地医师及进修医师带教工作,今年起作为大内科主任助理负责内科基地教学工作的执行与开展,为大家答疑解惑,获得基地学员及进修医

11号 张扬

男,35岁,胸外科副主任医师,科主任助理。临床工作兢兢业业,节假日亦每日查房,从业至今无明显医疗过失。坚持临床问题为导向开展科学研究,取得系列成果。一作发表SCI论文60余篇,包括4篇ESI高被引论文,4篇论文写入国际指南改变临床实践。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课题。入选2021年度上海市“启明星计划”。座右铭:积微成著。

1号 马丁

男,31岁,中共党员,乳腺外科主治医师、副研究员,协助科室科研工作的联络与管理。专注于乳腺癌的临床治疗与转化研究,以第一/共一作者在JNCI,Cancer Cell等期刊发表论文12篇,被引772次,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抗癌科普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8项基金。座右铭:学无止境。

8号 许晓峰

男,46岁,中共党员,检验科科助理,副主任技师。2000年入职,长期于检验科一线工作,在临床免疫学尤其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及实验室管理等各方面有较好的研究及工作经验。作为科主任助理,疫情期间,不计个人得失,始终站在一线;作为科室质量主管,今年带领科室通过ISO15189医学实验室复评审。各类期刊发表20余篇论文,今年1篇一作英文(影响因子6.5),承担多项省市级课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4号 王胜

男,45岁,中共党员,大肠外1科副主任医师。爱岗敬业,工作上有强烈的责任感,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专攻结直肠癌腹膜转移、肝转移及极低位保肛等疑难病例,造福患者,在患者中享有较高的声誉。注重基地医师及进修生的培养,使每个进修生在进修结束时学有所成。先后发表SCI论文十余篇,总影响因子80余分。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还获得“复旦大学学术之星”、“院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座右

2号 王弘恺

男,35岁,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主任助理,达芬奇机器人工作组秘书,中国抗癌协会泌尿专委会前列腺癌学组秘书。潜心钻研前列腺癌各种术式的应用场景,主刀、参与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500余台。致力于泌尿系统肿瘤的科学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自然项目1项。乐于为患者答疑解惑,主导、参与制作泌尿系统原创科普短片十余部,点击量数十万次。座右铭:医德为玉,医术为金。

10号 李渊

男,40岁,中共党员,信息中心副主任。工作兢兢业业,入职以来参与了我院基础信息网络的设计和搭建,落实我院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在2022年度本市卫生健康行业网络安全专项检查中,在131家本市医疗卫生机构单位中,我院位列第八名(并列)。自2018年起我院已连续四年荣获上海市卫生健康行业网络安全工作先进单位。以身作则、勇挑重担,随医院医疗队参与了嘉定F1赛车场方舱医院的支援工作,在

5号 王袁

男,36岁,中共党员,院内感染科主任助理,医学硕士,助理研究员。无论是在医院感染管理科,还是在浦东医疗综合办的岗位上,始终严谨细致、敢于担当,爱岗敬业,作为首批入驻浦东院区成员,为层流区域、普通病房等顺利投入使用提供了感控保障。在新冠防控期间,参与制定浦东院区的防控流程,做到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成功处置多起疫情突发事件。始终恪守“感控人”的职业担当和初心使命,先后三次支援方舱医

12号 放射治疗中心

放射治疗中心是国内最早建设的放射治疗中心,1930年代医院前身上海中比镭锭治疗院便已开始进行肿瘤放射治疗,是上海市肿瘤放疗临床医学中心及放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国内首家美国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成员单位。是世界第三、国内唯一的同时具备光子、质子和重离子技术的临床医疗研发机构,在软硬件方面已达亚洲乃至世界领先水平,中心肩负着上海市肿瘤放疗领域“领头羊”的关键职责,2021年度

2号 大肠外2科

大肠外2科作为新成立的临床科室,在新冠疫情之下,2022年实现了逆风生长。防疫方面,钱珠珠、宋春燕、龚婷三位护士参加抗疫医疗队,进驻嘉定“方舱医院”;龚婷更是二次报名肿瘤医院“援琼医疗队”,无畏艰险,奔赴海南,大爱无疆。临床方面,1至10月实现总住院人数1740人次,手术1661例次,而且亮点突出;达芬奇手术量103例次,紧跟技术前沿;复发肿瘤手术117例次,攻克复发肠癌手术难度

3号 内镜科

新冠疫情三年中,内镜科以医疗安全和防疫为中心,全面开展无纸化预约,普通预约时间不超过3天,急诊24小时均可开展。今年四月上海各大医院内镜诊疗几乎停摆,而肿瘤患者诊疗不能停。在科主任带领下,内镜工作不停歇,4至5月完成近千例,其中ESD、ERCP、FNA等四级手术50余次。今年内镜诊疗2.8万余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0%。科室紧盯内镜增长点,以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为契机,率先开设消化道

17号 胸外科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和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是医疗和科研并重的国际著名胸外专科。医疗方面,近3年来,食管癌手术量上海市第1,肺癌手术量上海市第4,肺癌和食管癌均次费用上海市最低。今年上海防疫封控期间,严格遵守防控要求,坚持日常医疗工作,满足病患就医需求。解封后工作迅速恢复;截止11月30日,肺癌手术共3102台,食管癌手术共750台。科研方面,今年

19号 麻醉科

2022年,我科两院区手术麻醉量达到了4.5万例,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获得了患者和手术医师的好评,全年满意度大于98%,临床科室对我科的满意度多次达100%。全年无医疗事故及纠纷。2022年大力发展麻醉超声技术,包括B超引导下穿刺及神经阻滞、术中经食管心超、脑微循环功能监测等。全年成功抢救围术期疑难危重病人50余例,实施疑难及危重病人麻醉百余例。2022年,我科积极参与防疫抗

13号 泌尿外科

泌尿外科2022年住院手术量5830台,三四级手术2927台,微创手术3419台,总门诊量57692人次;其中机器人根治手术401台,较2021年增长10%。2022年泌尿外科荣获“复旦大学优秀医疗团队奖”、“2022年度中国泌尿肿瘤百强榜”榜首、“中国泌尿肿瘤MDT卓越中心”,5位团队成员分获“2022卓越导师”及“2022卓越医师”,戴波获“上海市卫健委学科带头人”。叶定伟教

19号 陈雅玲

女,39岁,中共党员,超声诊断科主任助理,超声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医师。作为超声科浦东院区负责人和联络员,勇担责任,优化诊区环境和就诊流程,协助科主任做好人员管理及临床科室的协调工作。疫情期间坚守一线,落实科室人员的属地化和网格化管理;工作严谨,业务方面精益求精,以诚待患,获得同事和患者的认可;认真带教规培学员,2022年成功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座右铭:勿以善小而不为

16号 胰腺外科

胰腺外科坚持以“三个并举”为宗旨,即“临床科研并举,外科内科并举,开腹微创并举”,积极推动学科发展,已成为国内领先的胰腺肿瘤医教研中心。临床工作方面,全科医护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制度,严抓医德医风建设,严格管理,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2022年预计完成胰腺恶性肿瘤手术接近2000台,超过全上海1/3,将连续第9年居上海市首位。年门诊量10万余人次,住院综合治疗患者2万余人

15号 核医学科

核医学科全体团结一致,踔厉奋进。2022年在积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多措并举提升临床服务。PET/CT业务量再次突破2万例次,位居上海前列。以人才强科为理念,全方位培养年轻人。开展多种分子影像探针的临床转化,在服务肿瘤精准诊疗的同时,也激发年轻人的热情和创新活力。现如今复旦肿瘤的多探针特色在业内享有盛名。科室发表11篇论著,多篇刊发在本专业顶级期刊;获国自然面上项目3项,出版

18号 检验科

检验科是一个积极团结、不断创新的团队,在医教研各方面成绩突出。继2020年的援京、援疆后,今年9月检验科又派3人支援成都核酸检测;年初的上海抗疫保卫战中,检验科不但要承担每天所有在院人员的核酸检测任务,还承接了复旦大学及多个社区的大筛任务,为上海抗疫保卫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目前东西两院核酸检测能力已超过8000管/天,为全院疫情防控“稳定军心”。检验科PCR实验室荣获“上海市优秀

14号 骨软组织外科

骨软组织外科2022年在党政领导班子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医教研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在保证严格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疫情缓和期间狠抓医疗,保证了住院量、手术量的增长,本年度住院量2403人次,手术量2251人次,门诊量超过2.5万人次。科研上,成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教育部基金1项,过百万的课题1项,SCI文章近二十篇,其中5分以上13篇,10分以上3篇,最高影

phone

电话

客服橙月 17792287277
qrcode

二维码

客服橙月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