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模板搭配
投票更加轻松

深耕网络投票系统,专注在线投票策划

模板预览展示

“荆楚绝技绝活”展演项目网络投票

开始时间:2022-10-27 19:00

结束时间:2022-11-03 19:00

活动规则:每个微信号每天可以投票10次,每天可为同一选手投票10次

  • -
    选手
  • -
    总票数
  • -
    访问量

扫码预览活动

活动详情

“荆楚绝技绝活”展演项目网络投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不断促进技能强省建设,定于今年11月举办湖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暨第三届“湖北工匠”表彰大会活动。活动期间,将同步开展“荆楚绝技绝活”展演活动。

为进一步营造浓厚氛围,扩大技能人才工作的社会影响力,经过前期征集,初步遴选了16 个绝技绝活展演项目。现面向社会进行线上投票,我们将结合投票结果,选出10个优秀绝技绝活展演项目,在活动期间公开展演。

请为您心目中最喜欢的“绝技绝活"展演项目投票吧!


选手详情

12号 席宏文

留青竹刻,是竹雕的一种传统技艺,虽称刻,实际雕、刻兼有,其技艺特点主要是在厚度不到一毫米的竹皮上刻画万物。常见的留青竹刻主要是将名家书画在竹皮上进行再创造,通过运刀深浅,将书画的神韵笔意形象再现。以刻刀为笔在薄薄的竹皮上再现书画作品,对雕刻技艺和审美要求均较高,故此,留青竹刻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性和收藏性。 留青竹刻能充分发挥材料的长处,雕刻层次细微精妙,竹肌为底色,与竹青不混

14号 黄春萍

汉绣是国家级非遗文化项目,富有浓郁的荆楚文化和地域民族特色,2018年汉绣列入国家振兴项目,是湖北省重点发展的非遗文化之一。2019年6月8日湖北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武汉主会场活动“中国汉绣圈”在汉口文体中心正式揭牌,将汉绣纳入文化保护项目,成功打造中国汉绣圈。汉绣经过传承人的坚守,目前已具备了一定的传承基础和生产规模,其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明显,特别是传承人和从业人员多为女性,对带

9号 成亚婷

荆州葫芦器制作技艺是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荆州葫芦器制作技艺可分为:烙绘、镂空、镶嵌(金银丝)、彩绘、雕刻、拼接、熏染等技艺,其造型美观,题材多样,制作精巧,无论人物故事还是山水楼台均可被传承人惟妙惟肖的绘制于葫芦器上。荆州葫芦器制作多样化的技艺中,烙画(古时称为火绘)技艺在国内葫芦器制作中独树一帜,并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 绘制烙画需要掌握烙具的速度,控制烙具的温度

3号 李阳

一、表演人员:李阳(男、22岁。湖北三峡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 现任职于长机科技有限公司) 指导老师:万永忠(湖北三峡技师学院教师) 二、表演过程:开动钻床后,带上眼罩,在盲视情况下用钻头对生鸡蛋进行孔加工操作,要求壳破不破膜。不盲视情况下,现场在鸡蛋上钻出大国工匠四个字。 三、技术要求:鸡蛋壳薄而脆,蛋壳厚度约为0.3 mm,蛋膜厚度约为0.065 mm,用高速运转的钻头钻鸡蛋

8号 孟祥高

“楚式漆器髹饰技艺”是国家第三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楚式漆器髹饰技艺”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代表着当时中国“漆器”工艺的最高水平,早已被中外专家所认同。楚式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一直延续至今,并对我国大漆髹饰器物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文化、艺术、工艺价值对研究东方漆艺及荆楚文化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大漆具有耐酸碱、防腐、耐热等特性,经加工髹涂绘以纹饰后,色泽光鲜

7号 刘小红

刘小红,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冶刺绣代表性传承人,绣龄30余年。她勇于创新,采用特殊材质云丝纸绣制作品《竹鸠图》,其纹理稀密不均,针线无法按照常规来固定,难度极高。同类型云丝纸作品《蓝色小鸟》荣获“2020首届全国乡村手工艺大赛活动”最佳创意奖。2016年为庆祝中国航空航天60周年纪念,刘小红主绣的《星云之梦》巧用民间绣活(大冶刺绣)传统针法盘旋针,在航空用布上成功绣制,随神

11号 殷海霞

折布堆绣是中国古老的拼布技艺之一,在中国各地的女红作品中都出现过,旧时,手巧的女子们将裁减衣物剩下的布料收集起来,将它们剪成小方形又叠成小三角形,然后化零为整,将这些五颜六色的小三角按照一定的色彩配置规律和设计好的图形一个个地钉缝在底面上形成变化万千的图案,可以做成蒲团、抱枕、坐垫、书包、衣服点缀等等。它体现了中国人朴素的审美观,在物质贫乏的时代能真正做到物尽其用。在今天我们把这

1号 张彬

龙须拉面穿针:将面团揉捏、必须经过多年的历练,可以将细如发丝的 拉面穿入绣花针孔。 面团吹气球:盐、水,取适量后倒入盆内搅匀, 再加入面粉,揉成面团,随后将面团醒30分钟左 右,捏成圆形,留一小口,即可吹成面气球。

10号 孙宏成

磨鹰风筝制作技艺是荆州市民间传承了上百年的传统工艺,也是荆州市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的非遗项目。 荆州磨鹰风筝制作技艺源于荆楚“磨鹰斗犀牛”的民间传说。“楚人崇凤”,相传,磨鹰是神鸟凤凰的化身,它常年守护着象征楚地万物生灵的“灵芝草”,和人间的安康,并以其大智大勇制服与消除了涂炭生灵,残害百姓的妖怪“犀牛”,拯救黎民于水火。因此,自古以来“磨鹰”便成为备受楚人尊崇

6号 马军

“铜器表面图文再捶打延展”绝技、“铜壶内部捶打塑形”绝活是蒲圻扶风堂铜坊四代传人马军在祖传铜艺基础上独创的绝技绝活,是对传统铜器的进一步深加工,通过个性化提升作品价值,通过地方独特历史文化题材提高游客喜爱度。绝技绝活作品深受游客喜爱,增加销售收入的同时对赤壁旅游特色进行了很好的宣传。 “铜器表面图文再捶打延展”绝技深受广大铜艺爱好者喜欢,近两年武汉组团来店研学的团队总计21批,为

4号 王正双

王正双,非物质文化遗产秭归民间吹打乐代表性传承人,精通吹拉弹唱及各种民间打击乐器。他潜心研究设计,设计出集十余门乐器于一身的单人打击乐团,自命“正双”组合。常闭门家中,一人演奏多门乐器,其乐无穷,其演奏效果相当于三支民间打击乐器,轻松演绎民间打击乐曲目30多曲,创造出全省唯一的单人打击乐队,其本人也成为全省优秀的非遗传统音乐代表性传承人。

13号 苏艳玲

汉楚插花在明朝时期湖北公安袁宏道先生《瓶史》理论的基础上传承延续至今,以湖北苏艳玲为代表的花艺工作者对汉楚插花技艺进行了大力保护、传承和传播,采用汉楚地域特色的植物花材,融入汉楚地域的大山、大江、大湖。

15号 谭艳宾

土家织锦是武陵山区土家族人的西兰卡普,为我国少数民族织锦之一。土家织锦民间称为“打花”,传统织锦多作铺盖用,土家语称为“西兰卡普”,意思为土花铺盖。土家族长于织作的悠久传统一直保留下来,直到改土归流前后,不论男女还保持着“喜斑斓服色”的习俗。 土家族织锦作为"中国民族民间四大名锦″之一,于2006年6月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土家织锦以丝、棉、麻为原料,以红、蓝、黑作为

16号 张春海

项目负责人2018年获得意大利金剪刀设计师大奖赛2等奖,2018年中国时装技术奖,服装制版师二级技师等。项目以传统手工西装定制为主,崇尚匠人精神,渴求传统手工技艺的回归。将时间、情感、技艺沉淀在西装定制的每一个细节中,把每一件作品当作一件艺术品,用精湛的手工技艺进行勾画。一针一线中都凝聚着对极致审美的追求、对精致生活的雕琢、对自我品味的升华,使西装定制不仅仅是定制本身,更是定制一

2号 佘远武

一、表演者:佘远武,中国烹饪大师.湖北烹饪大师;中式烹调高级技师。96年开始分别在《烹饪知识》、《东方美食》、《中国大厨》、《三峡商报》等刊物中发表过“荆楚菜肴六款”·“皮条鳝鱼”论文,“三峡风味菜”等多篇作品,在全国同行有较高的声誉,每次在写作的同时,我的优点就是“人无我有”,善于创新,在传统中改变技法,改变口味,装盘讲究中西结合,注重营养、口味、美感相结合,使烹饪成为一种艺术

5号 肖木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天门糖塑 天门糖塑,俗称“吹糖人”,是流行于湖北天门一带的民间雕塑艺术。它由唐宋古籍所记载的祭祀“糖供”演化而来,积淀着丰富的世俗文化内涵。天门糖塑以特别熬制加工的麦芽糖为原料,借助剪刀、木梳、小篾刀等工具及竹片、弹簧、石膏粉等辅助材料,经过糖塑艺人吹、拉、搓、扯、捏、压、剪等技艺塑造形象,造型夸张饱满,色彩明快热烈。其传统题材以表现人物走兽、花鸟鱼虫

phone

电话

客服橙月 17792287277
qrcode

二维码

客服橙月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