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优胜杯”文明科室、优秀员工评选
开始时间:2024-12-23 16:00
结束时间:2024-12-27 12:00
活动规则:每个微信号可以投票一次,每次必须选择20个候选人
-
-选手
-
-总票数
-
-访问量
扫码预览活动
活动详情
2024年度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优胜杯”文明科室、优秀员工评选
选手详情
12号 许蜜蝶
女,38岁,中共党员,病理科主治医师,样本库负责人,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病理二支部纪检委员。本年度:签发精准质量报告2600余份;副主编专著1部;协助指导2名本科生发表SCI论文,1名博士毕业;作为大会主席举办5次会议(1次为国家级继教班)。获批国自然面上项目1项,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5篇IF>10),获批发明专利1项。新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数据与样
14号 陈蔚
女,47岁,九三学社,麻醉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兼任厦门院区执行主任和福建院区常务副主任。主持上海市科委、厦门市卫健委课题,参与复旦大学多项校级教学类基金。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专业论文、专家共识和教学论文多篇,多次获校级和院级教学类奖项和临床医学成果奖,并获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多项。座右铭:路虽远,行则将至。
5号 吴俊龙
男,32岁,中共党员,泌尿外科主治医师、副研究员。长期从事泌尿肿瘤的临床诊治,研究方向是基于液态活检的泌尿肿瘤无创诊断。目前以第一作者在European Urology、Molecular Cancer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7篇,累计影响因子274,单篇最高37分。入选上海市“医苑新星”青年医学人才、CSCO“35 under 35”优秀青年肿瘤医生等,也作为主要完成人获2024
8号 官青
女,39岁,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大外科主任助理,头颈外科教学秘书,福建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常务副主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厦门医院执行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本人热爱临床工作及医学教学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年接诊病例近五千人次,获得患者高度认可。本人先后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在院内获得过“优秀住院医师”、“优秀带教老师”
10号 胡志皇
男,39岁,中共党员,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对临床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致力于肺癌、食管癌的内科治疗与新药研究,以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多项临床试验的入组。担任大内科教学秘书,协助完成规培基地的管理及教学工作,热情参与进修生教学、医学科普等工作。努力建立晚期肺癌的临床队列并开展转化研究,2024年发表SCI论文2篇,获ESMO会议Poster摘要1项,新立项上海市
6号 张扬
男,37岁,胸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导。年主刀胸部肿瘤手术600例,零事故,零纠纷。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入选上海市委组织部“东方英才”、上海市科委“启明星”、上海市卫健委“医苑新星”、复旦大学“临床名医培育”等人才项目。近5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医学1区SCI论著18篇。以第三完成人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座右铭:敬畏生命。
13号 李海明
男,38岁,中共党员,放射诊断科副主任医师,主任助理。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临床医学博士后,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和评估,妇科肿瘤及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MDT成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共同)身份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兼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分子影像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放射科专科分会泌尿生殖学组副组长等学术职位。荣获肿瘤医院第六
7号 陈小军
男,46岁,九三学社社员,肿瘤妇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主诊医师。爱岗敬业,带领主诊组全年完成妇科肿瘤手术超1000台,其中妇科三大恶性肿瘤及四级手术占比全科名列前茅,完成了卵巢癌多脏器切除手术近400台,多次开展全盆腔廓清及腹腔镜经腹膜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手术,填补科室手术技术空白。以共同通讯作者在JCR一区杂志发表高分论文两篇(影响因子分别为27.7和10.17)。获得上海市
9号 赵广法
男,61岁,胃外1科主任医师,从事胃癌的外科手术及综合治疗工作39年,年手术量600到700例,在胃外科同行中名列前茅。手术技术娴熟,胜任普通病例,复杂病例及联合脏器切除等,能完美且标准地完成胃癌的根治手术,术后并发症低,获得同事以及病人的广泛赞扬。能遵守各项法规章制度,认真带教下级医生,外科技术深得中下级医生的认可。对病人一视同仁,认真做好各项服务,高标准完成医疗工作,为早期及
11号 卢仁泉
男,49,中共党员,检验科副主任,主任技师,兢兢业业、成绩突出,荣获“徐汇工匠”称号;指导2名博士生毕业,主编《医学微生态与肿瘤》,并获“上海健康医学院优秀指导老师”;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市科委资助,发表SCI论文6篇,申请专利2项,1项专利实现转化(320万)并获“CCTB十大创新产品技术奖”和“上海市优秀发明银奖”。座右铭:业精于勤荒,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
18号 周疏影
女,35岁,入党积极分子,11B病区带教,护师。爱岗敬业,对护理事业有自己的见解和追求,对待患者耐心细致,在综合性特需病区扎根14年,多次获得最佳护士及患者好评。任职带教5年,共带教新入职护士22人,有校级课题1项在研,发表核心论文1篇,大会壁报5篇,实用新型专利4项。科普动画在市级比赛获奖3项,区级比赛中获奖1项并参加社区展演和义诊。科普图文入围上海市青科赛并送选中国科协官方平
4号 李清国
男,中共党员,大肠外2科副主任医师,主诊医师,硕士生导师。作为徐汇院区诊疗组长积极协调开展诊疗组临床工作,主诊组手术量、四级手术量、床位周转率在科室内最高。年门诊量>2000人次,手术量>300台,个人初诊肠癌手术比例及微创手术比例达90%。同时注重转化医学的研究,目前主持国自然及省部级课题3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上海市抗癌科技奖二等奖一项,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获得中国抗癌协会科技
3号 杜承润
男,38岁,中共预备党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副主任医师,复肿厦门医院放疗科执行主任。临床专业技能扎实,工作上有强烈的责任感,法国古斯塔夫鲁西肿瘤中心(IGR)临床进修1年。新冠疫情期间,参加上海F1方舱医疗队和上海援三亚医疗队。负责厦门医院放疗科开科准备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获得上海抗癌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上海市优秀毕业生”、“肿瘤医院优秀主治医生”
2号 刘辰
男,48岁,胰腺外科行政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导。率领团队每年完成胰腺手术500余台,擅长腹腔镜微创胰腺手术。临床上改良胰肠吻合方式,减少胰瘘发生,增加手术安全性。针对血管侵犯复杂胰头癌病例开创性地提出中间入路LPD(Leave the vein alone),提高R0切除率,改善患者预后。科研以胰腺肿瘤微环境研究及个体化治疗为方向,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其中
16号 莫淼
女,38岁,中共党员,肿瘤预防部副主任,主管技师。担任国考工作小组医疗质量专员,每月监测关键指标;负责开发院内DRG运营分析系统,参加论证上海医保DRG2.0版;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案专委会秘书,筹办2场全国同行学术交流会;负责全院随访平台与单病种库建设,为临床科研提供数据支持。完成随访8万多人次,提供统计咨询1000余项,发表论文27篇,主持课题3项,参编专著4本。座右铭:求
1号 叶富贵
男,37岁,中共党员,乳腺外科(信息员),主治医师。恪守规章制度,践行优良医德医风,不断积累临床经验,精进医疗技术,注重科学研究,主持及参与多项乳腺癌领域研究,积极提升自己的同时尽力带教规培医生和进修医生。工作上有强烈的责任感,敬业奉献,圆满完成援滇医疗帮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动学科发展。团结同事,注重普及乳腺健康知识,深受同行和患者的信任与尊重。座右铭:精诚为医,护佑健康
17号 张玲
女,40,群众,胰腺肿瘤综合治疗部(9A),带教老师,主管护师。始终坚守初心,辅助护士长管理科室,细心关照患者需求,耐心倾听并解决患者病痛,工作之余承担“奇闻胰事”直播间的工作,为广大患者传递健康知识,多次获得“最佳护士”称号。始终致力于科研与科普的双重发展,先后表发论文7篇,其中SCI一篇,核心3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3项。曾获得肿瘤医院“三八红旗手”称号,并在全国品管圈大赛、
19号 顾懿
女,44岁,群众,在门诊输液中心担任辅助带教,作为信息专委会委员,在日常工作中多次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负责科室的临床试验项目,完成约400例。参与科室云签到及化疗随访全周期管理的上线工作,已完成6953例云签到接诊工作,广泛收集患者建议,帮助临床改进护理质量。主要负责预约及服务台工作,多次获得患者表扬并获得锦旗,2024年撰写论文大会投稿壁报交流2篇,参与科研
20号 殷欢
女,37岁,群众,14W带教老师。今年14W开设了护理放疗专科门诊,作为坐诊护士为门诊放疗患者提供放疗护理需求,目前护理门诊咨询总人次412次,鼻咽癌全程管理患者数量:64人,其中已完成放疗42人次。积极参与病房专科指标、持续质量改进、质控等工作。作为循证项目圈长,获得护理部2等奖。今年发表论文1篇于《上海护理》。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15 年,获得患者及家属的好评,荣获第1季度最佳
15号 江杰
男,41岁,共产党员,医保办科员,会计师。担任我院医保基金管理岗,以科室工作格言“优化机制、靠前站位、服务临床”为主导,承担我院医保基金管理、DRG监管、总控测算和我院医保政策落地等工作。年度直接完成各类重要监管项目三十余项,追回医保基金扣款8千余万,护航我院医保基金安全运行,使扣罚金额远低于同级别医院。以高度的责任感把医保基金和我院的合法利益放在首位。座右铭:乐业,专业,更
22号 曹苏芬
女,群众,24病区护士,疼痛专委会委员,主管护师。获得两次科室“最佳护士”,并收到患者送予的一面表扬锦旗。 今年共发表SCI 论文2篇,2篇壁报交流。目前已获得3项实用新型专利,另有一项专利在申请中。同时,申报科室改善项目。制定病区疼痛制度,日常对疼痛护理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优化临床研究药物使用流程,并做好临床护士带教工作。座右铭:技术上追求精益求精,服务上追求全心全意。
23号 葛雯
女,40岁,民革党员,主管护师,七病区带教老师,应用心理专硕。现任民革市委社法中心委员、市护理心理专委会委员、市社区心理健康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医院护理心理支持专委会副主委、护理科研管理专委会委员。勤勉敬业,工作21年无投诉。现主持复旦校级护理科研基金2项。2024获得上海市护理学会第二届“护你健康”科普比赛演绎类三等奖,护理部临床优秀案例竞赛二等奖、PBL教学案例比赛第一名,
21号 郭焱
女,49岁,中共党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护士,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9年,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专业精神,,为人谦和,作风正派、,实事求是。在护理工作中认真负责,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工作中得到领导、同事、患者及家属的认可,2024年第一、第二、第三季度被评为病区最佳护士。座右铭:以善良之心看待世人,以乐观之眼看尽事情,以开朗之
8号 乳腺外科
在这一年里,我们继续以建设“国际领先的乳腺癌综合诊治中心”为目标,锐意进取、团结合作、奋发向上,在临床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齐头并进,再创硕果。乳腺外科的门诊量与手术量稳步提升,前11个月乳腺癌的手术量9760例(增长7%),今年乳腺癌手术量将再次破万例,创历史新高。乳腺健康全程管理模式在科室内已成为患者管理的核心模式,为患者提供了规范、权威、有温度的医疗服务。科室以解决临床难题为
10号 放射治疗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是国内最早建设的放射治疗中心,是上海市肿瘤放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中之重”医学中心及放疗质控中心挂靠单位,国内首家美国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成员单位。是世界第3、国内唯一的同时具备光子、质子和重离子技术的临床医疗研发机构,在软硬件方面已达亚洲乃至世界领先水平,中心肩负着上海市肿瘤放疗领域“领头羊”的关键职责,2024年我中心临床科研等工作再创
6号 头颈外科
2024年头颈外科在做好患者为中心的同时,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投入到医教研工作中。临床方面,两院区门诊工作量截止12月底达13万人次(徐汇10万,浦东3万);手术量已达到9500余台,保持全国领先地位。科研方面,获得省市及以上课题多项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2项(其中一项面上,一项青年)。获得荣誉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局部晚期就这些癌新辅助治疗体系的建立与推广应用)。在
12号 胰腺外科
胰腺外科坚持以“三个并举”为宗旨,即“临床科研并举,外科内科并举,开腹微创并举”,积极推动学科发展,已成为国内领先的胰腺肿瘤医教研中心。临床工作方面,全科医护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制度,严抓医德医风建设,严格管理,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2024年预计完成胰腺恶性肿瘤手术接近2500台,超过全上海1/3,将连续第11年居上海市首位。年门诊量13万余人次,住院综合治疗患者2.5
1号 大内科
2024年度大内科秉承一贯的团结创新、努力进取的优良作风,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临床工作方面,工作量稳中有升,年门诊量284839余人次、门诊化疗达26275余人次,年收治住院患者37176余人次,持续保持高质量发展,临床试验项目占总出院人次85%左右,包括淋巴瘤科CAR-T细胞治疗常规开展,大内科实体肿瘤细胞治疗顺利推进。教
15号 核医学科
核医学科“医”心向党,踔厉奋发。全科团结一致多举措并举,科室PET/CT业务量再创新高,首次突破3.6万例,位居全国前列。率先开展超30余种特异性分子影像探针的临床转化,“多探针特色品牌”在业内享有盛誉。自主研发的FAPI PET/CT显像是肿瘤探测的“精准雷达”,为肿瘤精准诊断提供支撑。科室源头创新成果“泛实体瘤靶向诊疗一体化放射性药物”专利成果商业转化5000万元,再创我院科
14号 放射诊断科
放射诊断科是国家教委重点学科、国家级临床药理实验基地、复旦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培养点、国家和上海市影像住院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及上海市专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基地。科室开展了10余项科室自主发起的临床实验和亟需的影像新技术,建立了10个病种的影像结构化报告。近5年,科室聚焦肿瘤影像人工智能及分子影像领域,申请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及青年项目共17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主编C
上一个案例:2018年漯河市乡村旅游暨美丽乡村网络评选